地貌特征(概述)
地勢西高東低,呈層狀下降
|
境內(nèi)西枕鷲峰—戴云山脈(閩中大山帶),地勢高峻,海拔多至800米以上。自西向東,地貌類型由中山而低山、而高丘陵、而低丘陵、而臺地平原,直至于海,作有規(guī)律的排布,地勢呈層狀下降。永泰縣西南部的東湖尖,海拔1682米,是全區(qū)最高峰。沿海一帶有的地方因斷塊隆起,也形成一些較高的山峰,如鼓山絕頂峰(海拔919.1米)、旗山(755.2米)、五虎山尾虎頂(611米)等。 閩江自西北向東南流經(jīng)本區(qū)中部,注入東海。安仁溪口以上,閩江橫切鷲峰—戴云山脈,形成峽谷,江面狹窄,水流湍急;安仁溪口以下,河谷逐漸開闊,水流平緩,形成全區(qū)最大的福州平原。 |
||
以山地丘陵為主,平原面積較小 |
|
全區(qū)地貌類型多種多樣,而以山地、丘陵為主,占全區(qū)土地總面積72.68%。其中山地占32.41%,丘陵占40.27%。山地主要分布在內(nèi)陸各縣,如永泰、閩清、閩侯3縣山地的面積分別占各該縣土地總面積的55.23%、46.82%和46.10%。丘陵分布廣泛,各市縣均在31.74%~57.52%之間,其中以連江和羅源兩縣較大,分別占各該縣土地總面積的57.52%和54.30%。在丘陵分布中,內(nèi)陸以高丘陵為主,沿海各市縣除羅源外,均以低丘陵為主。臺地和平原占全區(qū)土地總面積的25.75%,其中臺地所占面積較大。臺地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各市縣,以福 |
||
清、長樂、平潭3市縣所占比重較大。平原主要分布在閩江下游地區(qū),福州平原是全省沿海四大平原之一。另在鰲江和龍江下游以及山區(qū)盆地內(nèi)也有較多的小片平原分布。 在廣袤的山區(qū),鑲嵌著為數(shù)眾多的小盆地,如永泰縣的葛嶺、城關(guān)、梧桐、嵩口、洑口,閩清縣的塔莊、池園、田中—湖頭,閩侯縣的大湖、洋里、廷坪、鴻尾,羅源縣的洪洋、霍口、西蘭、起步,連江縣的丹陽、潘渡、東湖、長龍等,大都為侵蝕盆地性質(zhì)。這些小盆地自然條件較好,是山區(qū)的精華所在。福州平原四周鼓山(東)、旗山(西)、五虎山(南)和蓮花峰(北)所環(huán)圍,地貌上也是一個盆地,它和漳州盆地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兩個盆地。 |
|||
海岸曲折,海域廣闊,多港灣,多島嶼 |
|
境內(nèi)海岸線漫長曲折,大陸海岸線自羅源的鑒江至福清的江兜,長800.3公里。而兩者直線距離僅118公里,海岸曲折率為1∶68,略高于全省海岸曲折率(1∶57)的平均水平。海域廣闊,跨有閩東漁場的南部和閩中漁場的北部。海底地形平坦舒緩,自陸向外作和緩傾斜,坡降為10‰~12‰,并有階地、峽谷等海底地貌。水深不大,絕大部分為大陸架淺海。 曲折的海岸構(gòu)成眾多的港灣。境內(nèi)共有港灣18個,其中較大的自北向南有羅源灣、定海灣、馬尾港、福清灣及與莆田市交界的興化灣。羅源灣是我省六大深 |
||
水良港之一,可建設(shè)5~10萬噸泊位碼頭。馬尾港是全國十大港口之一,航線通40多個國家、地區(qū)和國內(nèi)各大港口,2004年貨物吞吐量達(dá)5938萬噸。 沿海島嶼星羅棋布,集裝箱進(jìn)出口量達(dá)70.8萬標(biāo)箱,均居全國沿海港口第10位。福州地區(qū)轄屬島嶼有545個,面積520.03平方公里,岸線長1061.03公里,分別占福建省海島總數(shù)、總面積和岸線總長的35.25%、39.27%和37.74%。均為基巖島,其巖性構(gòu)造與附近大陸一致,屬于大陸島性質(zhì)。較大的島嶼有海壇島、江陰島、瑯岐島、粗蘆島、大練島、嶼頭島等。其中海壇島面積274.33平方公里,是福建省第一大島、中國第五大島;江陰島面積76.07平方公里,是福建省第五大島。島嶼由于長期受到海浪的拍擊和侵蝕,形成奇異多姿的海蝕地貌,如海蝕洞、海蝕柱、海蝕橋、海蝕崖、海蝕平臺等。海壇島海蝕地貌發(fā)育特別完美,類型多,分布廣,國內(nèi)罕見,為國家重點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。 |